客服联系:QQ:1979263030
华夏传媒网
今天:

成都琉璃厂出土大量五代至宋元瓷器 窑户或设计商标相互竞争

时间:2020-03-19 14: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佚名 点击:


    【解说】记者12日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于2018年5月至2020年3月期间对位于成都市锦江区的琉璃厂窑址开展考古勘探和发掘,发掘面积近3000平方米,清理出土窑炉、作坊建筑、水池、水井、挡墙、墓葬、灰坑等,以及瓷器、陶器、建筑材料、窑具等大量标本。

  琉璃厂窑,又称“琉璃场窑”“华阳窑”,始烧于五代,延续至明代,历时700余年,是成都平原著名的古瓷窑场之一。该窑早在20世纪30年代已引发学术界关注,原华西大学博物馆馆长、美国学者葛维汉在1933年对其开展过短期试掘。

  【同期】(考古现场领队易立)它这个是一座五代时期的一个窑炉,我们现在看到它是依原来山坡地势修建的一座斜坡式的农窑,这个农窑当年主要是生产日常生活用的一些瓷器,比如碗、盘、罐这一类的,这个窑炉目前发掘的整个长度是接近30米,在当时还是算规模比较大的窑炉了。

  【解说】本次发掘项目领队易立介绍,发掘工作获取了丰富的遗物标本,包括瓷器、陶器、建筑材料、窑具四大类。其中五代至北宋早期瓷器的器形普遍偏大,胎体较厚重,常见碗、盘、盏、盆、炉、盒、四系罐、盘口罐、注壶、穿带瓶、器盖等,釉色品种以青釉、酱釉为主,器表有饰绿、酱色彩绘的做法,碗盘类器物的装烧方式流行使用支钉间隔。

  易立介绍,当时碗盘类器物的装烧方式流行使用石英沙堆间隔,其足底流行模印各种几何符号、文字和图案,可能代表了一定的商标、标志和款识意义,反映了当时窑户之间的相互竞争和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同期】(考古现场领队 易立)我们这次考古发掘是比较完整地揭示了琉璃厂窑的烧灶历史沿革还有它的产品面貌以及生产工艺还有它的一个生产性质几个方面的问题,就是为今后促进和加强对琉璃厂窑的历史学、考古学,包括这个陶瓷工艺学、美术学这方面研究也是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另外就是为今后这个区域开展文物保护和遗址展示利用的工作也是提供了前置的条件。

  记者何浠成都报道

 

 

 

   免责声明:华夏传媒网本栏目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夏传媒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 华夏传媒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华夏传媒网客服热线:QQ1979263030
责任编辑:华夏传媒网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评论仅代表网友看法!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新闻投稿联系    QQ:48304305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本网招商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