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微信:china_zhsb

治污,养殖,污染,生猪,治理,

时间:2014-05-25 16:16 来源:网络整理  ■  网络 点击:

  上高县敖山镇接官村,是我省的养猪名村。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该村人均出栏生猪就位居全省前列,获得了“中国特色经济村”称号。村里的畜牧小区建设,还成为全省畜牧产业化的样板工程。

  这样一个养猪大村,不可避免地遇到了环保难题。2011年,上高县开展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大行动,接官村成为全县治污的“示范区”。

  5月7日,记者在接官村采访时,恰逢省畜牧兽医局领导到村里调研污染治理情况。省畜牧兽医局专家表示,接官村生猪养殖污染治理模式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

  昔日发展生猪生产的榜样,今日已然成为养殖污染治理的模本。

  生猪养殖污染一定要根治

  接官村有350多户村民,养猪专业户就有335户,猪舍面积18.3万平方米,年出栏生猪5万多头。

  生猪业成长到现在的规模,接官人的隐忧也飞速成长。据上高县畜牧水产局党组书记聂自根介绍,主要体现在空气和水源污染、生猪疫病频发。

  由于大部分猪粪尿直接排放,接官村地表水严重污染。敖山镇下派到接官村的干部聂望成说,村民压水井打到地下50多米,抽出的水还是不能喝。现在,接官村村民喝的全是桶装饮用水。地面作物也因为土壤、水源富营养化,影响了产量。村民说,再这样下去就要考虑迁居了。

  环境污染还影响了生猪的安全生产。上高县平均每头母猪一窝出栏率12头左右。接官村的养殖户技术虽好,但由于环境污染,容易产生生猪疫病,致使全村平均每头母猪一窝出栏率仅8头左右,大大低于全县平均水平。聂自根说:“按此计算,接官村一年减少出栏生猪2.4万头,养殖户减少收入1000多万元。”

  去年,该县开始了水库退出承包经营和生猪养殖污染治理专项行动,以求从根本上解决养殖污染问题。

  接官村在上高养猪业的地位,决定了它必须做好示范带头作用。

  曾担任过接官村党支部书记、作为畜牧专家的聂自根“临危受命”,被县委指派到接官村蹲点,指导村里的污染治理工作。

  农民是养殖污染治理的主体

  聂自根认为,生猪养殖的主体是养殖户,污染治理的主体也应该是养殖户。

  接官村先后召开党员组长会、村民代表会、养殖户户主大会50余次,向村民算好“三笔账”:一是效益账,让村民认识到污染造成疫病给生猪养殖造成的损失;二是幸福生活账,让村民认识到致富还要身体好;三是长远发展账,让村民认识到治污是事关子孙后代和产业持续发展的大事。

  敖山镇党委书记杜宝林感叹:“事实证明,思想一通,工作就好开展了。”首先拆除违规建设的猪舍,2个月拆除猪栏面积4万多平方米,史无前例。

  记者了解到,接官村治污采取了两种模式:联户集中治污和单户治污。治污方法是:修建包括过滤池、酸化池、厌氧发酵池(沼气池)、三级沉淀池、氧化塘等在内的大型治污设施。

  调查摸底之后确定,全村要建立68个大型治污设施(内含干粪池),其中联户的32个,单户的36个。需要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

  上千万元资金全部由养殖户自筹。村民主动按猪栏面积上交一定的资金,少则几千元,多则数万元。养猪大户黄豆林采取单户治污模式,建大型治污设施投入了80多万元。黄豆林说:“在治污上,不能光算投入经济账,而要算长远发展账,算生态环境账。”

  在村里,记者见到几处火热的施工场面。村干部介绍说,养殖户的资金投入不是问题,就是施工队伍忙不过来。现在,全面完工的大型治污设施近10个,其他的正在施工或筹建。

  村民万星华、万仕华等8户联建的大型治污设施已完工了。记者看到,各户猪舍的猪粪统一运至干粪池,猪尿则顺着沟渠流入过滤池,再相继经过酸化池、沼气池、三级沉淀池、氧化塘,最后排入水沟或农田。此时,猪尿已变成无菌的透明液体,几乎没有气味。

  治污设施建好后,谁来管?

  接官村有10个自然村,每个自然村选出1名养殖户,组成接官村治污理事会。理事会负责收集大型治污设施的建设资金和工程监管,还负责日后的使用管理和维修等。理事会副会长万八成告诉记者,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和农户同意,农户每出售一头生猪,理事会要收取1元管理经费,用于治污设施管理和发放病死猪清运人员的工资。理事会还将购买2辆农用车,每天负责清运村内干粪。

  万八成说,大型治污设施建起来了,后续的长效管理机制完善了,养殖污染可得到根治,同时,沼气又给农户带来了清洁能源。“我估算了一下,光烧沼气就能节省一大笔液化气的钱,大概10年就可以收回治污成本。”

  接官治污模式已在全县推广

  接官村的治污模式,得到了养殖户的支持。流程化的大型治污设施技术科学、成熟,有效地解决了养殖污染,使养殖实现了达标排放。

  聂自根说,接官治理养殖污染取得较好成效,最重要的就在于激发调动起了群众的热情和力量。

  记者了解到,上高县是全省传统的养殖大县,常年出栏生猪80多万头,自2007年以来,连续5年被列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县人平生猪存栏占有量2.7头,居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了生态环境的困扰。上高县每天产生养殖固体垃圾2000吨,养殖废液3000至5000吨,这些污染物已远超自然降解的承受力,给农村环境带来了严重危害。

  上高县有关人士说,接官村治污的成效,给全县养殖污染治理注入了信心。

  最近,上高县委办对接官村生猪养殖污染治理情况进行了调研,总结了数点启示:一是治污先治“心”,只有把思想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二是破解治污难题,要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三是科学的规划是治污的关键;四是基层组织是推进治污工作的根本保证。县委主要领导说:“接官村的实践证明,只要群众真正发动起来了,真正理解、支持了,治理生猪养殖污染就一定能取得实效,全县的生猪养殖业就一定能够健康发展。”

  目前,接官村治理生猪养殖污染的经验正在全县推广。

  本报记者胡光华

 

   免责声明:华夏传媒网本栏目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夏传媒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 华夏传媒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华夏传媒网微信热线:china_zhsb
责任编辑:华夏传媒网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评论仅代表网友看法!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统一新闻微信    china_zhsb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本网招商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