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微信:china_zhsb

飞机“诈弹”不应只反思法律问题 法眼无边 南方网

时间:2014-05-25 16:36 来源:网络整理  ■  网络 点击:

飞机“诈弹”不应只反思法律问题

2013-05-20 08:56:45 来源: 长江日报网络版  暂无网友评论

浏览字号: |  | 通过Email推荐给好友:

  15日和17日,国内连续发生两起机场航班“诈弹”事件,影响16个架次航班。目前,警方已经分别锁定了两名犯罪嫌疑人,关于两人作案动机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调查。虽然是虚惊一场,但“诈弹”多米诺引起的舆论场连锁反应并未衰减。

  有一种解读,把两起事件合并来看,15日的5架航班受威胁是世界首次,而17日11个航班受威胁信息返航或者备降更是事态升级。放诸世界前所未有,这种认定大大提高了事态的严重性。然而,依现有信息,同样是影响16个架次航班,需要区分2人与多人有组织恐吓在恶劣程度上的本质差别,不可盲目地把情势推向极致。

  眼下的舆论场基本形成了一个较为统一的意见,即把问题的矛头指向虚假信息威胁航空器条款不明,司法实践惩戒力度不够,未能凸显威胁航空器不同一般的危害性。而促进相关立法和法律的修改,变得极为迫切。

  应当说,作为特殊的公共场所,为确保航空器飞行安全,以更高的规格、戒备、专门性立法是一种通行做法,国际上也不乏经验借鉴。相比之下,国内相应条款可能确实存在不够明确的问题,有必要通过进一步立法作出着重于航空器特殊性的调整。

  不过,承认法律问题,并不意味着立法就能完全解决问题。拿刑期规定低、罚金数额低、量刑结果低的“三低”来说,轻则5年以下,重则5至15年的刑责难说有多轻,量刑轻需要看到主观恶性、经济影响外的其他后果等,考虑罪责刑相适应的一面,罚金某种程度上与机场、航空公司等方面“放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有关。

  实际上,法律问题之外,航空器公共安全频受威胁,也与社会认知缺失有关。高空飞行具有更高的不确定性,登机前要经过严格的安全检查,这是大众对航空公共安全的一般性看法,它潜在地承认了航空器的特殊性,但显然是不够的。现在所谈的,因私人原因、义愤发泄甚至玩笑式的“诈弹”只是一个方面,诸如屡屡冲击停机坪、机上大打出手,都与认识不足有关。什么行为、到什么程度,就算对航空器公共安全构成威胁呢?不是直观到劫机、面临机毁人亡的紧迫才算。如果不处理好这个问题,伴随飞机成为越来越多的国人的出行选择,一个庞大数目又认知参差的群体“接触”飞机,大大小小的事件只会越来越多。

  另外,把“诈弹”放在哪种情境下看也是个问题。2天16个“诈弹”,数目频繁度均爆表,一时间引起高度重视。客观地说,坚持“无当有”的原则,积极排查化解危机,表明民航系统具有一套较为成熟的应急机制和危机处理能力。不过,若是视“诈弹”为未经证实的恐怖信息,那么对恐怖信息的预警本身就该纳入机场安保机制中,在常态中时刻戒备。

  “诈弹”就是未经证实的恐怖信息,在信息传播途径多元,虚假信息散布面广的当今社会,可以说应急天然处在被动位置。但人类创造航空飞行器已有这么长的历史,虽然有安全事件发生,但它仍然成为不可取代的交通运输方式。这就是因为,人们对威胁风险的预见和应对,并创造了无数经验。“诈弹”源于人的动机和心理,无论是临时起意,还是有组织行为,没有哪一个国家能把它扼杀在摇篮中。能做到的,就是在各个层面确立对航空飞行安全特殊性的重视,建立并完善常态化应对机制。(南方网编辑:东雪)

作者: 付小为

 

   免责声明:华夏传媒网本栏目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夏传媒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 华夏传媒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华夏传媒网微信热线:china_zhsb
责任编辑:华夏传媒网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评论仅代表网友看法!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统一新闻微信    china_zhsb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本网招商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