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在中国让大家感受最深的具有奥林匹克精神的运动项目,那肯定非中国女排莫属。中国女排也是中国三大球6支队伍中最令人有民族自豪感的,但比较尴尬的是女排姑娘们的收入却并不是三大球中最高的。
里约奥运会后中国女排虽然获得了冠军,但因为是团体项目分到每个人手中的奖金并不多,郎平甚至还自掏腰包200万用来奖励队员和女排后勤人员;女排自由人林莉的父亲在女儿获得冠军后还要去工地打工。
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是最大的赢家,仅仅一场决赛的广告费就为央视赚了近一个亿,央视记者张斌说:“中国女排一定是创造了中国体育电视直播史上单场比赛广告收入纪录,卖了多少钱呢?我在这里也不方便说得太细致,但的确是创造了历史,总金额接近一个亿。”
但是女排联赛队员的收入却一直不高,里约奥运会前像天津这种成绩好的队伍,队员每月的收入能够到8千至1万元,假如有联赛奖金和全运会奖金的话她们最多有30万的年收入。不过那些普通球队的收入却少得可怜,甚至连城市白领的工资都不如,也就2000元左右。
中国女排获得里约奥运会冠军后,整个团体分别获得了:国家体育总局240万(12人每人20万)、光明乳业赞助商300万、郎平校友邱季端先生个人出资500万(奥运会前预支100万用于姑娘们包机从里约回国)、郎平自掏腰包200万。
12个女排姑娘们除了在队里获得平均的奖金外,在各自地方政府给予的奖励上差距却不小,朱婷获得了当地房地产赠送的价值360万别墅一套和县政府奖励她父母的2万元,惠若琪、张常宁、龚翔宇获得家乡俱乐部奖励各100万,其余队员也各有奖励,不过徐云丽和林莉的家乡福建排协只给了两人分别3万元的奖金。
在国家体育总局下属的各运动部门,都有作为国家队的运动员无论参加什么商业活动,必须把所得商业广告收益上缴一部分给组织的规定。以上那些非商业收入的奖金也不知道是否能完全进入女排姑娘们的腰包,不过作为女排姑娘们的家长对于这些财富看得很淡,比如林莉父亲那个来自农村的汉子,在林莉休假回队上班后他仍然要回工地打工。
希望借里约奥运会的大热,中国女排联赛能够向深度商业职业化迈进,那样女排姑娘们的薪酬和待遇才会提高,才能吸引更多的女孩儿打排球,也就为中国女排保持世界一流水平提供了后备人才。 |
统一新闻微信 china_zhsb |
![]() |